Skip to main content

今天是2021年國家語言發展會議,也是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後,第一場正式的大會。國家語言為了保留法律修訂彈性,在各語言名稱牽涉認同協商,並且其他瀕危語言有調查後加入的可能性下,並無明定列舉。但自從馬祖語列入文化面臨傳承國家語言調查後,就已經直接以「嚴重危險瀕危」的角色參與國家語言尊榮化、生活化、學習化、應用化討論。

其實參與國家級會議,可以感受即便都是具有傳承危機的語言之間,馬祖語都會不自覺被無意識地忽略。所以每次上台報告,都必須花1/3篇幅先重新解釋馬祖話傳承式微、能見度低的脈絡,是來自於軍管社會下,和阿兵哥做生意、受阿兵哥到民教班受教的結果。但推動馬祖語作為國家語言,有對六萬馬祖人、兩萬多福州在台後裔,以及一千萬以上福州人及紐約福州移民都有示範作用。也就是說,提升語言尊榮感在馬祖的意義,是遠超過一般台灣人想像的重要。遵從這種想法後,將連江縣甚至桃園市中壢八德的公務機關標示公務員能使用的母語標牌,推廣洽公用母語,也儘早設立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保障沒有原民會、客委會支持的馬祖語推動檢定制度,使其納入公部門視野,是對比推動國發會2030雙語國家,在語言政策上等同重要的事情。

會場中,行政院長蘇貞昌進行致詞。他脫稿演出從15分鐘表定變成半小時發言。但他談到許多有關語言推動上他自身的經驗。首先,以前火車只播報國語,如果就旅客買票的買賣服務來說,讓三百萬聽不懂國語的旅客,車停了才發現到站趕著下車,即便不從意識形態,從公共安全是很危險的事情。後來省政府交通處接受質詢後,便播報河洛話,桃竹苗加報客語。其次,主計長不知蚵仔麵線的新聞正夯,現在新聞已經可以說蚵仔麵線(ô-á mī-sòa),但是很多記者都講ôo-á /ㄛ-ㄚˋ,而不是ô-á/ㄜ-ㄚˋ,「前面那個很便宜,後面的那個很貴啊!」。蘇貞昌以此舉例,語言一直在演變,比如國語也不等於現在去北京聽到的北京話。他強調,所以語言要在生活中應用。如果在學校放學時觀察,有多少家長之間聊天完,會轉成不流轉的國語跟小孩說話?「很多台語演講比賽小學生得獎,我在他們下台後問學偌久?(h guā-kú)他們都答不出來,可見都是用背的,現在應該推廣生活化的語言比賽。語言就是應該讓人生活中聽得懂,我是民進黨創黨委員,最高代表是中常委。很多人認為民進黨要消滅國語,但在我們第一屆中常會中,13位委員有一位聽不懂台語,我們就用國語開會。事實上,在上一屆民進黨執政時,便推動國家語言,到現在,也沒有只針對台語推動。」

其實國家語言十分多樣,除了傳統聽覺語言,還有手語。手語是視覺語言,在同場次的手語代表說,很多台灣人可能聽不懂別人的母語還可以說華語溝通,但對聾人來說,他們只能用台灣手語溝通。如果要打造母語生活化,那對母語來說,就是打造全民學手語運動,才能創造母語友善環境。職場中有人會母語,才有使用的平等權。推動國家語言正在開始的路上,不同語言的環境不同,但是待遇類似。在文化部長致詞中,他提到一般來說文化重視有形百年古蹟保存,但是抽象的千年語言因為視而不見,更容易被忽略。所以,針對最近立法院是否能夠以母語質詢,他開玩笑說:「下次應該邀請退輔會、國防部列席。」從馬祖話的立場來說,就尊榮感方面,其實與生活化、學習化、應用化三者缺一不可,推動官方拼音認證,以及民間文化生活推廣共同努力,母語所維持的非物質環境才能永續保存。

最後感謝諮詢委員陳高志老師、馬祖語即席口譯林克武大哥、劉碧雲校長、王美玲老師,會場就我們四人在台語、客語、原住民語、手語交雜的環境中,用華語及馬祖語轉換聊天,好像在異國環境中相似路途的旅人,一起往同個方向努力前進。

Next Pos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