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那一年的牯嶺街,那一年的brighter summer day

青春是那麼容易地敏感,以為能憑一己之手改變這個世界;事實上,充滿理想的人何其多?但真正能逆風而行,創造時代的又有幾人?莫妄想自己是領頭羊,臨死前都「莫宰羊」才是最可怕的,一個人的戰鬥抵不過十個人的壓制,這時你能做的也只有沉默──趁著還沒有發瘋的時候。

這個講求競爭力的年代,人心已不可測;不再以刀劍相互殘殺,卻以謠言繼續屠殺、排除異己。謠言的傳播不正是因為好奇一般不會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而誕生?而當你受不了時,他人更以無辜的似解非解表情逗逗你為樂,直到你那單純的心靈發瘋了。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帶給我們的就是這樣一個社會:官官相護,冷酷無情,這不只是本省家庭的悲哀,也是奉公守法的外省人家的悲歌,一部調色黑暗無比的電影,指引出不公平的社會現實。我們要去適應,這個世界不是要糖就會有人給你糖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