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9田野筆記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hb2 preset

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報導河北李峪村全村老少以「魔術村」擺脫貧困縣、浙江舟山透過衛星號使漁民邊出海邊「兩學一課」習黨章;
江蘇衛視《蓋世英雄》播出PSY江南大叔與王力宏及哈林評審間互嗆、南韓團體VIXX唱《那些年》奪勝利……。
早上做訪談、晚上看電視,兩者都很有意外以及收穫。在中國,真的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無奇不有。

早上08:30,由黃局長的派車送我前去閩安村,會見熟悉閩安歷史的文史工作者楊成和。向他表明來意後,他主要重點卻比較擺在閩安的歷史地位上,談到兩馬鬧元宵,他本人參加很多次、認為是沿海都有媽祖信仰的淵源關係使然;他提到媽祖莆田出生、浮屍飄到馬祖才立廟的傳說,是宋代的這種信仰促成馬尾與馬祖結合,因為沈葆楨1867設立船政學堂時,申請建造一座天后宮,目的是為了水將的兵船能夠渡海作戰與運輸時能夠平安,他認為這是福建省最正統、正宗的媽祖廟,還不是民間、而是政府修建的,顯見政府的重視。

身為居住在閩安70年,也研究閩安20年多的在地人,他訪談中不時強調閩安悠久的歷史傳統。「過去閩安鎮掌管800平方公里多的土地,從靜安河以東過鼓山到長樂的閩江南岸,都是管轄範圍,現在只有7.7平方公里,還不如過去的1%。我常跟拜訪閩安的馬尾區領導開玩笑說:『過去我們是閩安古鎮、你們是只是馬尾小漁村,現在你是馬尾區、我是閩安村,完了,我是你的小老弟!』」他跟我解釋「從隋代開始到宋、清代,(閩安)就是福建省的四大名鎮之首」,是「中國海權、海絲第一鎮」,現在大家常常提到泉州在元宋有市舶司設立,但唐代時期福州就先發展市舶司,且在明代之後基本上又移回閩安。他說「海權」表示兩項意義:軍事戍台及稅收。1683年閩安改屬於二品地位的協台衙門,後五任皇帝間改總兵府、再升為都督府,負責閩台海防的軍事任務。「當時1874年沈葆楨為了牡丹社事件,從閩安出發帶領淮軍6000人、閩安3000人、馬尾船政1000人來到台灣。」「再來就是負責收稅的武口海關,道光年間80%的福州府稅收都是由此來。三、五千士兵在閩江沿岸巡邏搜查收稅!」從他的訪談清代、解放後再回到隋唐代,時空不斷跳接,唯一不變的是強調歷代閩安的強盛與光榮的過去。「我小時候還很熱鬧,春節時常一百多艘錨艦開過閩安村回鄉渡年,非常熱鬧,那是捕一斤五分錢的黃花魚的年代,只是後來青年都跑到美國去,家裡十幾個人都在美國,現在只有兩三千人,過去全鎮一萬五千人擠得水洩不通……現在搞古鎮開發旅遊,保護與開發並進,一部分區政府有資助,後來康輝進來投資──是全國性大型投資集團公司,投資三億多,原名為『閩安鎮城樓』的閩安樓,已經修復完成,準備作為介紹閩安三種文化的展覽廳。」講到閩安未來的規劃,他激動地跟我說。

被問及「是否有馬祖人來自閩安?」時,他回答到:「馬祖主要來自連江與長樂嘛,但也有少部分守衛馬祖的士兵都是從閩安派出去的,有些在那邊管理的後來就定居下來。」所以依據他的見解,閩安與馬祖主要存在軍事戍衛的歷史關係,所以他也認為相較兩馬是後來才組織起來的活動,傳統上的閩安歡度元宵要比兩馬熱鬧許多。「閩安的元宵節是閩江口附近最熱鬧的,從初九迎神到十四輪流舉辦,十五各廟聯合大遊行,可能是因為上層不知道來不及申報,但閩江才是真正傳統的保留傳統習俗,很多還傳到台灣,因為班兵制度的關係,每年有一萬士兵到台灣時就將習俗傳過去了。」「閩安過去有一百多間寺廟,現存三十八間,其他地區神轎都是四人抬,閩安因為具備二品官府地位,所以是八人抬轎。每間廟有三、五座神明,大間廟甚至有十二座,祂們坐在龕座出巡,各家各戶推出香案在街上擺出供品迎接神,各家各戶要與廟宇的香互相交換,期盼全鄉平安、風調雨順。……因為古代醫術不發達,所以要請求神明保佑,精神寄託給神明保佑。」

他說閩安的遊神比春節還熱鬧,因為春節大家都躲在家裡,元宵在家外、遊街。他們也比同一天的福州市區熱鬧,「省城的遊行一點意思也沒有,幾十個人敲鑼打鼓而已,我們這邊鞭炮連天啊!」所以,對於兩馬同春鬧元宵,他認為這是結合政府與民間、馬祖與馬尾兩方都有相互配合的活動,目的是兩岸互相聯誼,最後達到和平統一的目的。當詢問到那麼在這個活動之前,兩馬之間的民間交流狀況為何,他只表示以前就有增加情誼的舉措,從言語的停頓來看,其實知之不詳。不過他很強調台灣不能鬧獨立的立場,「一鬧獨立,大陸馬上打過去、這是肯定的,國家不能分裂,因為自古台灣就跟中國土地是沒有分的,我也跟台灣各界、年輕人訪談,想搞統的還是大部分。」

楊先生原本18號就要到台灣進行《中華楊氏宗譜》〈台港澳卷〉的調查,但因為手續來不及延後出發。身為主編的他,一年要包括澎湖的台、港澳四五次以上,「就是因為現在關係不好嘛!」他後來在導覽閩安村途中跟我說。

閩安村行程結束後,我請司機帶我到洋人街。洋人街是在船政博物館新修復的西洋建築群,是當時英國駐福州時設立的分處所在,有領事館、監獄、醫院、教堂以及職員宿舍等等,現在除了醫院、監獄與領事館被修復成展示廳外,其他出租給商店營運。從園區地圖可以看出,這裡試圖與昨日參觀的格致園連成一片,形成以船政為號召的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園,據黃局長來接我時的說法,這裡由海軍協會承包,他們再給同樣來自台灣的巨泰文化公司操作,從今年1月開始營運,裡頭遊客並不多,門頭所以各店內光線沒有全開、冷氣以電風扇取代,商家本身也多在聊天或者滑自己的手機,台灣特產品示範區也無人接待,裡頭看來不像台灣的店主也跟其他店家一樣,自顧著與其友人泡茶聊天,不太搭理客人。這裡在去年寒假前來時並未開放,但再往上頭就可以接上當時整修半完、圍籬已經拆除的馬限山公園英國領事分館及梅園監獄,整體而言變化確實很大。

稍後,黃局長打電話來問要不要去少體校一趟,順便看看前幾天馬祖小朋友所待的環境外,還可以吃工作餐,「你還是學生這樣就可以少花一點錢了」她這樣對我說。途中跟她分享今日所見,她也認為洋人街缺乏規劃與宣傳,船政特色還沒凸顯出來,比如柳七娘餅奠基於馬尾故事的特產還未廣為人知,都是人煙稀少的現階段問題所在。到了少體校,學生看見局長來都向她問好,他們分坐三個圓桌吃大合菜,我們加司機三人獨坐一桌;這座只收到國中年齡層的學校,雖然以體育出身,學生個頭仍然可說還處發育階段,所以並不明顯強壯。黃局長跟我說,馬尾少體校與他校不同處,在於他們還是重視一般教育,因此學期期間只在下課後集中訓練,暑假能夠全天訓練便成為黃金時期,天天加強集訓。

隨後,黃局長去開為期兩天在臥龍山莊的馬尾區黨代表大會,順途送我回飯店。晚上,她又邀我前往青洲大橋下的三江口飯店,與來自少體校及馬尾其他小學、福州的上級官員就馬尾少體校射箭隊進行餐敘。

開場前,黃局長與我閒談,飯店包廂視野良好,可看見閩江風光。她指著青洲大橋說著這使馬尾通往機場只要半小時便可,「所以馬祖可能也看中馬尾的地理位置,肯定是雙方都有資源(才會交流),正好通過小三通。」「馬尾也利用她的地理位置向外輻射,抓住馬祖、利用兩馬──像是體育聯賽會邀請台灣人──還與台灣本島有聯繫。像很多羽球運動員(來馬尾)是馬祖請他們過來的。」「主要是當時馬祖方願意(在這麼多台辦下)跟我們建立關係。因為長樂距離福州遠,馬尾又是算市裡的『區』,軟硬件設施比較好。」提到為何其他縣市台辦沒有與馬祖建立更緊密關係時,她說道。但她也承認,馬尾算是城鄉結合的區,琅岐、亭江都算類似長樂的鄉村,馬尾鎮部分地區也是,「不過城市化速度這幾年很快了!」

看著窗外江水,她又繼續跟我說,「不過確實如你所說,馬尾現在面臨許多挑戰。」黃岐碼頭開通後,許多事情就不需要從馬尾過境,直接從黃岐走到福州或其他地方去,連縣長與馬祖官員都不再需要馬尾這邊接待了,沒客流量港務公司就可能倒閉。「對台交流沒有碼頭,那不就沒有出口了!……一年到頭見不了幾次,感情也肯定會(淡了)!」她說,現在到馬尾的福州港去往往看不到熟面孔(指馬祖官員),「我們只好私下規定所有兩馬有關活動,必須由馬尾進出,因為我們不可能到黃岐去接。當然我們知道相較於兩小時,二十分鐘的船程對小朋友是一種解放,但我們不可能把馬祖與馬尾的品牌活動,移到連江去了,到別人的地界歡迎你。」

「當然只要有利於馬祖的發展,我們都歡迎。」黃局長表示這屆兩馬體育聯賽的老馬隊,也問結束後能不能到連江進行交流,「我說當然可以啊!我們絕對不會讓他們不能交新朋友的意思。」不過話鋒一轉,她認為馬祖與連江更多的是海上漁業的討論,連江現在窮的鄉鎮偏多自顧不暇,目前沒辦法舉辦類似像兩馬的各種活動,馬尾「自貿區、市中心區、海絲區、經濟開發區四區疊加,資源優勢還是比較凸顯」;另一方面,所以現在積極想讓琅岐成為新的對台客運碼頭,甚至是直接停豪華遊艇的國際碼頭,可以不必再到上海乘船去歐洲、韓國。

席間因為是討論射箭隊的場合,所以各校校長或者市長官也多圍繞在此話題,他們不僅共同舉杯敬酒,每個人還會在餐敘過程途中,輪流先向局長敬酒後再逐一到每個人座位前敬酒,有些甚至兩人互斟數回才止。我見到這種狀況,發現大家都輪流已經起身後,遂也起身想要敬酒,幸好一旁葉校長提點我,得以大致了解出席者的身分,順利與眾人簡短寒暄兩三句再回座。晚宴快結束時,或許是為了不要讓我感覺被晾在一旁沉默不語,所以局長主動開啟了她與馬祖、台灣交流這幾年的心得分享,特別提到她去新竹參加合唱節,以及去暨南大學參觀的經驗,對於台灣的大學空間偌大卻學生稀少的現象感到可惜,覺得資源沒好好利用,又對在暨南大學車讓人的禮貌印象深刻,最後談到在合唱節彩排時,台灣團隊大都輕聲細語的溝通,不像大陸都直接扯嗓子喊,「所以進來演藝廳前我都跟他們說要小聲。」黃局長停頓到。其實,當下我不知道要回應什麼,因為這確實也是我自豪的地方,只好以之回應兩岸其實有些有趣的差異,比如電動車沒有聲音很普及環保、但差點被撞到等等;當然,黃局長也提到不能讓台灣獨立,「現在很多到台灣的馬祖大學生已經被『汙染』了」她這樣說著。沒想到,一位坐在局長旁的、葉校長稱之為教練的人士,開始接話稱:「中國人就是大聲講,有什麼關係。台灣人很多都是黃……」後面句子我沒聽清楚,就問他:「台灣人都是什麼?」黃局長有一點點尷尬的代他回應:「蝗蟲。」當下我傻住了,只見葉校長立刻發話:「平常教練溫文儒雅,很少看到教練今天這麼豪邁的樣子。」認識馬尾區少體校葉校長,她正是馬尾區台辦主任張華的夫人,因此在結束晚餐後,於黃局長強力交代下,司機載我與葉校長一同到家裡喝茶聊天,兼問台辦有關與馬祖交流的事項,主要得到區台辦主要工作與對未來兩馬交流的兩項資訊。

「台灣古民居保留是成功範例,台大城鄉所在馬祖以此推動馬祖旅遊,包含民宿等,所以請到大陸我們這邊的閩安古鎮,幫忙策畫設計。」開頭主任以此,說明台灣在馬尾的交流。知道我為何會認識黃局長後,他又與葉校長一同說道琅岐葡萄、楊桃與西瓜,都是台灣人開發引進的品種。接下來,透過比較文體局的差異,張主任說明對馬交流上,區台辦負責的工作

「文體局(活動)比較多,因為有個文化藝術體育作為載體、媒介。台辦主要是服務,候批、審批等等,比較行政上,我們主要往福州市區報,等候審批下來,否則馬尾的人走不了。」「馬祖縣政府要來也是要通過我們,報告給區領導,來討論說那我這邊要派什麼人出來。」也就是文體局主導活動內容,但是雙方的聯繫、審批正式對口單位主要是靠台辦,就是透過馬祖的觀光局與馬尾區台辦建立聯繫機制。「比如馬祖多少燈、製作多少量就是靠文體局。但縣長來、議長來或者立委來就,就要透過台辦跟區政府報告。……層次比較低的活動,區領導沒有要去不需要出席的話,就文體局自己辦理,比如夏令營等等。」在兩人交談中,張主任還透露了在柳和管逝世後,還先後有王峪(音育)、林輝基、張建生(約任一年),之後才由朱成協擔任到2015年退休。

「黃岐開通後肯定從兩馬航線走的少,對航線經營來講是個衝擊,從地理經濟來講,航運公司的經營成本無形中增加。」張主任表示琅岐新碼頭已經確定規劃,正在設計當中,看準馬祖與琅岐間只要40分鐘船程,加上離港隧道建好後,琅岐到福州市區20分鐘就可以抵達,「未來馬尾肯定要關掉!」主任說。葉校長表示那這樣就變成我們到港口不方便,「那沒辦法,因為到閩江口這段船速很慢。」主任回,「航道沒有疏浚,容易觸礁,閩江口內河船多,所以必須要限速。」這是他給出的答案。「馬祖跟琅岐有祖籍上的關係,所以像南竿鄉鄉代會主席陳志華就是琅岐人,他常常回到宗祠有活動就過來祭拜,像是清水村也有與琅岐的金砂村祖上一樣都是姓陳的[1],琅岐國中老校長陳尚茂(音譯),就是在49年一夕與親人兩地分居,現在在馬祖還找到好多堂兄弟。」他解釋琅岐與馬祖的淵源,比想像中的深。

關於自貿區設立兩馬經濟合作示範區,主任說這部分區書記還在探討,也要與馬祖縣長、議長討論。所以除了交通外,原本兩馬開通後交流的效應更加明顯,所以應該還有很多優勢,所以其他方面影響不大。

未來兩馬交流,張主任說,會主要是奠基在歷史上文化體育交流這塊15年的基礎。「會先與馬祖合作,也跟台灣整個政策的小三通有相關,原來就是小三通才透過馬祖兩馬先行,後面才有大三通,就直接就一些進行項目的合作。」「我們跟馬祖與台灣都有交流……從產業、經濟項目上,肯定須要與台灣對接,馬尾現有的產業如特力士(生產手機螢幕)與中華映管合作等等,吃的方便麵等等都是有合作。也有運動鞋業與台灣合作等等。」對台應該還是經貿、青年創業方面,青創基地對台灣過來的學生創業有提供優惠,另外就是船政文化的文化創意產業,但他認為那裡台灣元素還不夠,還要多一些本土的元素。

最後,由於其女兒在廈大建築系唸書,所以提到金廈與兩馬比較。主任也承認廈門與台灣的聯繫更為密切,主要是因為福州不靠近台灣。她女兒補充到,主要是因為廈門遊客多,本身就吸引人,馬尾就還好。「北方人來到廈門來,就覺得已經到台灣,覺得跟台灣很接近了!」她女兒說,他的北方同學都問我們過去讀書的南方人「你是不是台灣人?」「就覺得福建人說話像台灣人。」在談水果、談泡不發酵(相較紅茶)、不殺青(相較綠茶)、直接天然曬乾的白茶、清明茶中,亦家常亦正是的結束稱不上訪談的閒聊,由於時間已經晚上十點多左右,考量自己沒有交通工具、還需要張主任送回,所以看他略見疲態,也就不好意思多留,告辭回飯店。

[1] 詳請參見http://www.matsu.idv.tw/topicdetail.php?f=206&t=11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