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資優教育,我想說得是…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hb2 preset

媽媽常常告訴我,我不聰明,所以要很努力。小時候進資優班,應該是資格考試那天早餐吃太多想落屎,想很快寫完才低分飛進吧~不然按照慢慢吞吞的個性,很多老師也很懷疑當初我怎麼考上的XD

一路上得到許多好處,但更能深深體會一場考試就能決定接受社會資源配置多寡的荒謬。我印象深刻當年我們學校把「資優班」改名與「啟智班」一樣的「資源班」名稱;舉辦一學期一次的資源班有約活動,彼此學生交流,我們要籌劃一場派對,帶他們一起跟我們玩。牽著他的手,告訴他前方的方向:下樓、右轉、小心牆壁,帶他玩遊戲、闖關。活動最後當然是圓滿結束了,為期不長,卻讓我記住一輩子,與做學習報告、獨立研究有等同的記憶份量。或許,是因為這個活動對我的意義是自私的,在那個小學講求不與同儕歧異的年代,它解放我永遠在同學間永遠都最後一個算不出推理/數理題目的困窘與尷尬,知道我身為人還有存在的價值;但這代表它的意義更是全體的,資賦優異的學生不應該被訓練成只有看見數字與成績指標的機器,而要想想並理解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與地位。

過去多少時刻,與許多其他身分一樣,我不敢承認自己身處的社會處境。我的反擊是我的怒氣,我的回報是被高中同學說「開不起玩笑」,我的決定是打工時都不敢跟別人說話,好生怕他們會討厭我。仔細想想,其實沒有人會討厭我,真正討厭我的只有我自己,我拒絕承認現在的樣子,沒有承認的勇氣,與不願面對真相的事實。然而這樣是危險的,拒絕承認就會蒙蔽看待事情視角的多元性,到頭來是限縮自己的視野,坦然才是跟過去和解的最好手段。

但是坦然的過程並不輕鬆,需要時間、需要下定決心的不斷游移與磨磨蹭蹭。曾經我受到感召,下定決心投入實務實際解決許許多多社會問題,因為「我們是台大欸,拿了這麼多社會資源,……,你不覺得你有責任嗎?」,他這麼說(其實是一直說…= =)。但我後來發現,一切更核心的關鍵是心態,心態才是影響實際行動的關鍵,這就跟坦然一樣,心的抉擇,影響視野、視野的寬窄,影響行動、行動的高低,才最終影響了成效。問題的方向問錯了,接下來一切也是枉然。

我還持續再跟坦然對抗,或許是不夠成熟的緣故,我希望等到頓悟的那天,我雖然不能告訴你解決貧富差距的實際做法,但我能明明白白告訴你,一切關乎競爭與合作的問題背後,每個人心中安存的,究竟是一個甚麼樣的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