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場文化.社會的對話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hb2 preset

無數個夜晚,回到飯店守著電視,看著《徵婚男女》的節目,看著主持人如何發揮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替每個男/女主角旁白內心戲;看著每位男/女嘉賓如何委婉中卻又帶點辛辣的言詞,流露自己真切想在節目中找尋生命中另一半的渴望。絢麗的舞台燈光、喧囂的群眾歡呼鼓掌聲,一樣的高潮、一樣的勁辣,雖然節目像父執輩年代的《我愛紅娘》陳舊無比,但在異土的大陸卻不曾退出娛樂的時代尖端,不過對比於前者,年輕人的服裝變了,留下時間的線索;而說話的口音變了,留下地域演變的耐人尋味。兩岸的文化如此相似,又那麼地不合拍,隨著政經環境變遷下的一些不得不然,交流與理解喪失了。政治修詞變成一種嚇唬的標語、變成只有頻繁交流與中斷交流的兩個M型選項,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待天津的七天並不算長,但來這裡越久,越能感受到大陸學生的熱情與豪爽,他們使我逐漸換回──或者說戳破我一些想像:對於政治看法的表達與評論、對於社會現象的詮釋與分析、對於國家政策的褒貶與批判…….。對於彼此來說,這都是交流的初探,從理解中學習吧!其實,真正的領導力研討並不是重點,因為文化的相互認識與交流,本就不限於一個領導者的責任,大家都有資格聊天、辯論,幾天下來,我感受到大陸同學真正的真誠與無私接待,他們的熱情與好客,都無法令人想像那些不同於官方言詞下的社會。隨著天大志工,我們走過一間間教室、圖書館,感受大陸學生的上課氛圍,感受老師們各具特色的教學風格(我無法忘記那水利學教授趣味的顏韻神情);那些與臺灣與眾不同的團康遊戲,與那個比大老二複雜多的鬥地主。

在天津之中,我們也走上城市街道,穿梭無數時代,從康師傅令人驚艷的天津總廠到泥人張所在古色古香的古文化街,體驗豐富文化傳統與經濟起飛間爭得兩端的拉扯。期間,言語不曾在每一個候車、拉車的時候停歇,我們都驚訝於從中挖掘出彼此的文化差異,那些對他們來說永遠無法學會的繁體字,那些對我們來說永遠無法理解的男生娶嫁前之「房、車負擔」,都化成最後呈現的話劇養分,更是我們加深彼此理解的基礎。

我記得那天在意式風情街的夜晚,我從未有那麼深刻意識到自己下一秒可能就會成了公安「妨礙社會秩序」(不知大陸有沒有這樣的法規)的名單,可是就像硬幣一匹兩面,那也是我放鬆、大膽的夜晚。唱歌為今晚的瘋狂崇拜儀式,再大聲也不為過,就是要直達天聽才罷休,而那些啤酒、薯條、bar、歌聲、茉莉花、country road,比嗑了藥的世界更迷幻。我常常在想,這次天津行值得回憶的價值為何?沒有走進村落,沒有深入了解發展經濟下的問題,但是我想對岸同學們也是一面鏡子,言語措詞、俚話反映的社會問題和文化價值(聽見大陸男人沒房沒車女人不嫁真是嚇壞一票台灣男性同胞,幸好不是大陸人)、思想和歷史見解差異、校園文化……,我們看見彼此同中之異,但最真實的感懷,還是那唱歌之晚與北京之日,沒有他們,我真得不知自己是否可能回得了台灣

老話一句:千里相會,終需一別。縱然對我來說,結局並不是這麼完美,肥美的全聚德烤鴨就這麼稀哩嘩啦的從我口中「回歸大地」(但一生能在北京上吐下瀉出這麼名貴的食物,也實屬難得吧!),如此反倒更難忘記趙娜、文平、田川、劉瑤你們對我們熱情款待我們之餘,也這般細心與體貼地照顧我們;只求這將不是我結束認識大陸的終點,而是開始的啟程,也能再見到你們。

離開前台大一行在首都機場合照